※ 供應鏈定義
一個由上、中、下游廠商,所共同形成的網路,透過一系列生產活動,
提供服務產品給顧客。
供應商→製造商→配銷商→零售商
※ 供應鏈(SC) 主要問題
1. 長鞭效應:當下游訂單產生變異時,愈往上游,變異產生的差異愈大。
2. 存貨成本太高:因為需求預估失準,造成生產過量,存貨堆積
3. 缺貨損失:市場需求大於預期,使得原有存貨來不及供應,顧客改向他家採購
4. 資源利用率低:因為停工待料,所以造成生產設備閒置不用。
5. 反應速度慢:下游訂單有變異時,上游製造商無法快速回應,SC 彈性小。
※ 長鞭效應
下游的訂單產生變異時,愈往上游走,訂數數量的變異性愈大。原因:
1. 前置時間:交貨期所需時間愈久,零售商會把安全存量拉高。
2. 價格變動:價格下降,採購量順勢增加;回復原價,訂單數量又會急遽減少。
3. 誇大訂單:供應商預期商品將會短缺時,會大量訂貨。
4. 大批採購:如果批次訂購的次數少,那麼每次的訂量可能就會很大。 (一次叫一堆)
(note) 漣波效應 - 供應商某個活動延誤,造成整個訂單履行週期延誤
※ 供應鏈分類
1. 推式:傳統型,用經驗法測預測容易失準,存貨堆積,反應慢,長鞭。
2. 拉式:接單後生產,商品的生產是由訂單驅動;生產與配銷能符合實際狀況。
※ 供應鏈管理(SCM)
透過 IT 整合供應商、製造商、通路商之間的資訊,讓產品能以正確數量生產
並在正確的時機配送,送到正確地點,正確的買主。使得整體系統成本最小化。
※ 支援 SCM 的 IT (分三個層面來看)
+--(1) B2B EC --- 電子化採購 / 線上銷售 / 電子市集(e-Marketplace)
|
+--(2) 支援供應鏈管理
| +-- EDI (電子數據交換)
| +-- SCMS (支援上、下游與企業內部資訊分享流程最佳化)
| +-- RSP:快速回應、持續補貨、供應商管理存貨
|
+--(3) 協同商務
針對這三點解說:
(1) 使用網路來支援 SC 買賣雙方,提供商品搜尋、比價、下單、採購
一切自動化流程。
(2) 在 SC 中的成員,使用 EDI(電子數據交換),與上中下游進行資訊分享,
用這些資訊來規劃下面這些流程:
(a) 採購流程 (又稱上游供應鏈流程)
(b) 企業內部供應鏈流程,包括製造、儲存
(c) 下游供應鏈流程,產品銷售、配送
(3) 協同商務,由上中下游成員,參與決策,包括設計、採購、行銷
( 這點跟 SCMS 不同,SCMS 強調是 EDI資訊交換 + 然後各自規劃流程 )
※ 電子資料交換 (EDI,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)
將企業間往來的商業文件(訂單、收據)以標準化格式,不用人工參與,
直接使用電子傳輸,加速企業間資料傳遞,達到跨組織資訊交換。
跟一般電子郵件(email)相比,EDI 具有固定語法。
※ 供應商管理系統 (SCMS)
一個跨組織大型、模組化、整合性的資訊系統,主要在支援企業供應鏈的
主要活動(規劃、採購、製造、配銷、退貨),進行最佳規劃,管理,執行
支援上下游間,相關 SC 資訊分享,協同作業。
※ SCMS 的企業價值 (探討引進目的)
1. 降低交易成本:最容易想到的,使用 SCM 來進行搜尋/比價/下單,節省成本。
2. 提供快速回應:整合上中下游資訊,成員能夠藉此溝通協調,降低訂單履行週期。
3. 降低供應鏈的不確定性:
藉由資訊即時使分享,流程充明化,可以準確預測生產降低庫存、運送等成本。
4. 增加資源使用率:因為準確預測,降低生產設備閒置的情形。
※ 供應鏈參考模型 (SCOR, Supply Chain Operation Reference Model)
寫程式的人怎麼知道 SCM 該包括哪些模組。就是以此為依據。分為五塊:
規劃管理流程 - 蒐集各種資訊來評量供需狀況,以此支援採購、生產配送等流程。
採購管理流程 - 採購生產所需的一切商品。
製造管理流程 - 將原物料轉換為實際產品。
配銷管理流程 - 依照需求適時、適地提供產品。
退貨管理流程 - 處理退回產品的流程
※ ERP vs SCM
ERP:訂單程序的管理系統,當有交易發生時,能快速反應至企業各部門
SCM:預先訂單程序,當有實際訂單產生時,經由預測得知物料資訊,
整合供應商、製造商、顧客三者的資訊,縮短訂單履行週期、降低庫存。
ERP SCM
+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+
| 交易導向的 OLTP 跨組織、決策導向的 DSS |
| 內部價值鏈整合 跨組織供應鏈流程 |
| 使內部資源使用率最大化 提升供鏈反應速度、 |
| 降低成本、減少存貨 |
| 導入時間較長,全面大改 導入時間較短,衝擊較小 |
+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+
※ 通路商供應商策略聯盟 (RSP, Retail Supplier Partnership)
企業除了用 IT 來支援資訊分享與流程最佳化外,尚要利用策略聯盟,
與上下游形成夥伴關係,確保 SC 能順利運作。
1. 快速回應 (QR)
為了快速回應顧客需求,降低存貨,縮短「收到訂單-出貨」 這段時間,
可以使用 EDI 將訂單資訊、金流資訊進行交換,供應商以此資訊規劃生產。
不是使用舊有經驗,來做失真預測。
2. 持續補貨 (CR)
即時補充銷出去的貨品,當庫存量到達一個訂貨點時,系統自動結算訂貨量進行
補貨,以達到基本庫存。此為推式供應鏈。概念就像水龍頭,打開就有水來。
3. 供應商管理存貨 (VMI)
貨品雖然在零售商手上,但供應商仍是這批貨的主人,只是使用零售商的 POS 資訊
來得知銷售狀況,所以存貨的壓力是在供應商身上,如此一來就會更小心生產。
※ 協同商務 (考!!)
企業透過網際網路與供應商、合作夥伴、配銷商、顧客在產品設計、供應商規劃
物流、行銷,透過知識,資訊分享來協同合作,提升整個競爭優勢。
訴求目標:
1. 上下游廠商對產品、市場各具不同專業能力,透過資訊分享改善品質
2. 利用網路協同合作,進行跨企業的流程整合,降低 SC 因距離/時間而產生的干擾。
※ 協同商務目標
1. 上下游各自對產品市場有不同專長、知識,連結起來成為具有整合經驗的團隊。
2. 利用網路即時性、跨區域,減少因為距離而造成的阻礙,加快反應速度。
3. 協同商務 == 合作夥伴用網路 + 分享資訊知識 + 提升競爭優勢
※ 協同商務類型 (共四種 背!! 考!!)
1. 設計協同商務
設計合作夥伴之間 或者 製造商與客戶間,為了要合作設計,正確瞭解客戶需求
最好的方法就是在線上同步參予協同設計。
2. 行銷協同商務
指產品的批發商、配銷商夥伴間,因為各自對市場的熟悉度、顧客偏好資訊的分享
共同在線上對產品協同行銷與銷售。
3. 採購協同商務
透過網路,集合有興趣的買主,形成較大議價能力。(團購)
4. 規劃協同商務
跨產業團體所推動的協同規劃、協同補貨,從製造、通路、零售三個層級來整合。
要從上、下游整體一起考量,協同合作,才能形成雙贏結果。
※ B2B 電子商務
所謂 B2B 是企業用網路來支援企業間各種買賣的資訊流、金流、物流的一種經營
流程或 IT 架構。使用 B2B 的優點
[B2B 對採購者的優點]
1. 資訊透明化:可瞭解產品的真正價值,避免資訊不對稱。供應商在電子市集上,
為了取得更多交易機會,較不會有哄抬價格的現象。
2. 降低人為操縱:傳統採購過程,人為介入機會很高,使用 B2B 電子市集交易
所有交易都透明化、有紀錄可尋。
3. 自動化採購:電子市集提供自動化交易,大大降低交易成本。
4. 較易形成議價能力:透過網路集體採購,較多買家能談到好價碼。
[B2B 對供應商的優點]
1. 充份瞭解市場與自身能力:供應商可知道對手與自家產品差異,以及市場普遍行情。
2. 較有公平競爭機會:電子市集公開、透明化,降低外力因素干涉。
3. 降低銷售成本:因為電子市集自動化,降低行銷、業務人力,以及其他作業流程。
4. 擴大市場觸角:透過網路可接觸到世界各地的買家。
※ 電子市集類型
[買方主導]
1. 電子化採購 (e-Procurement)
大型買方企業,為了降低採購成本,用 Extranet 建立 B2B 網站,讓合作的供應商
能上傳產品資訊,企業利用該平台進行物料搜尋、比價、議價、下訂,流程自動化。
2. 買方產業聯盟電子市集
與上者類似,但買方不止一家,通常是集結產業內的買家,採購需求有高度集中特色
(少數的買方),可以很快達到關鍵購買數量。
[賣方主導]
1. 直接銷售
大型賣家降低中間商剝削,使用 Extranet 建立私有 B2B 交易系統,降低銷售成本。
2. 電子批發商 (想成家樂福)
非自營商(自產自銷),大型批發商向各製造商採買,為了提供一站購足,所以建置
B2B 交易系統,在系統上匯集各家商品資訊,用戶自行比價搜尋、下單、進度查詢。
[由第三方主導]
電子交易市集 (e-Exchange)
由第三者建立,以中間立場公開自由參與,負責仲介角色,允許多個買方、賣方參與,
仲介商提供電子化銷售、電子化採購的功能。提供雙方訂單履行、金流、物流,
目的在於集結大量買、賣雙方,形成網路效應。
※ B2B vs SCM vs 協同商務
+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+
| B2B EC 供應鏈管理系統 協同商務 |
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+
|支援 B2B 交易 e 化 支援 SCM 成員資訊 支援 SCM成員協同合作|
|找到價格合理、恰當對象 分享與SC 決策最佳化 |
+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+
|使用 Internet/Extranet SCM 各模組 支援協同商務的軟體 |
+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+
|公開電子交易市集 & 用在私有 SC 聯盟 用在私有 SC 聯盟 |
|有資格限制的私有採購 |
+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+
|電子化採購/電子化市集 EDI/SCMS/QR/CR/VMI 設計協同商務 |
|電子化目錄/電子化銷售 行銷銷售協同商務 |
| 採購協同商務 |
| 規劃預測協同商務 |
+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+
※ 電子市集失敗原因
1. 敏感資訊共享問題:買賣雙方對於交易數量、存貨與價格,這些敏感資訊不願公開。
2. 削價競爭與品質問題:公開市場,價格透明,也造成削價失衡問題。
3. 技術複雜度過高:整開發出一個共用平台,整合各種資訊流、金流,耗費成本無數。
4. 流動性小:意味參與市集的成員少、交易不夠活絡,市集存在意義不高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